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甲午年,牢记“军人的样子”

2014-08-01 07:24 来源:人民日报
    甲午年,牢记“军人的样子”(人民论坛)
 
    李平
 
  又到“八一”,颇有所思。前两天,某部队组织转业干部座谈,会议室打着电子标语“不丢军人的样子,我们牢记您的名字”,老战友很是感慨,不禁引发笔者对“军人样子”的一番思考。
 
  兵者,国之大事。早在古代,孙子就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描述军人应有的样子。今年是甲午年,走过120年双甲子轮回,再来追问,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答题。
 
  战史如灯,殷鉴不远。晚清时期,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兵蜕变为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使得120年前那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队所进行的大海战”,成为让中国人有剜心之痛的“甲午海殇”。反思败因,说千道万,军队没有了军队样子是重要原因之一。军不思战,战舰经商,训练造假,买官卖官,将领忙着赚钱……军纪废弛,贪腐成风,甲午之败就败得必然。正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对这段历史的反思——“一个落后的国家,一支没有精神的军队,如同羊与狼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习近平主席强调,军人的样子,这就像一个人一样,要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这些掷地有声的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奋进的力量。
 
  没有灵魂,何谈军魂?所谓灵魂,追问着生命不朽的意义和人生庄严的使命,对人生起着统领作用。军人的灵魂,是一种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样子”,集中表现为对党的赤胆忠诚,对信仰的坚贞不渝,对使命的责任担当。有灵魂,精神就不会“缺钙”,信念就不会迷失,行为就不会跑偏,就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任何时候都是钢铁长城。
 
  打铁还需自身硬,“样子”的背后其实是里子。里子不扎实,外表再好,也只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军人样子”的核心,就是有一身能打仗、打胜仗的本事。镜鉴甲午,才不会重蹈甲午。历史警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作为军人,只有眼里始终装着敌情、脑中时刻想着打仗、肩上永远扛着使命,才能锻造亮剑封喉的血性、成就克敌制胜的本领,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人无德不立,军无德不振。人们一提起雷锋和张思德,自然就会把他们与“为人民服务”,与艰苦奋斗、高尚纯朴这些词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军人应有的样子。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动,“道德战场”同样不能打败仗。保持宗旨本色,牢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血肉联系,弘扬“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奋斗精神,激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就能铸就“风雨侵衣骨更硬”的坚定,鼓舞“气吞万里如虎”的士气,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和榜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120年前黄海上的隆隆炮声,到87年前南昌城头的清脆枪声,再到今天人民子弟兵强军报国的心声,深沉的忧患、光荣的历程、艰巨的使命,如号角吹响,又似战鼓催征。牢记“军人的样子”,干出“军人的样子”,正是这一代军人迈向未来的宣言。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