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外长在进博会上讲述“一带一路”故事——
中企来了,用电的烦心事没了
本报记者 潘旭涛
|
莫祖拉风电项目将于11月18日完工。
资料图片
|
|
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的中外员工在进行每日安全巡视。
资料图片
|
11月6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卡尔梅洛·阿贝拉第一次见到王运丹,就像见了老朋友。
阿贝拉是马耳他外交与贸易促进部部长。马耳他曾长期有件烦心事。这里电价贵,在欧盟中排前三,并且经常停电。
现在不一样了。马耳他电价下降了25%,进入欧盟低电价梯队,也很少停电了。这些改变是因为一家中国企业——国家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王运丹是上海电力的董事长,正是在他的力推下,上海电力走进了马耳他。
阿贝拉与王运丹谈了很久。阿贝拉说:“马耳他始终受益于与中国合作的一系列项目。去年,马中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协议为马中双边关系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框架。”
很多家庭装空调了
电价下降,给马耳他带来了什么?
印刷店老板安托尼·扎密特向记者表示:“电费大概占印刷店总成本的5%。所以,电价下降25%对我们的影响非常直观。”现在,马耳他很多家庭开始装空调了。
马耳他电价下降了,工商业成本跟着下降,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被上调至“A+”。
曾经,停电一直困扰着当地民众。
维克多是一家餐馆的老板,他说:“马耳他夏天非常炎热,店里必须开空调,但过去经常停电,我没办法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那时,马耳他供电主要依靠海底电缆,技术故障频发。2014年,马耳他用户平均每年停电9.69小时。到了2018年,平均停电时间下降到0.47小时。
电厂不再冒黑烟了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上海电力将目光投向了马耳他。2014年11月,上海电力(马耳他)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在马耳他注册成立。紧接着,2014年12月,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分别以33.3%股权和90%股权入股马耳他能源公司和D3发电有限公司。
马耳他能源公司曾连年亏损。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后,第一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
马萨施洛克是个美丽的渔村。德利马拉电站矗立在马萨施洛克海滨,带给海滨的是滚滚黑烟,电厂附近种植的柠檬上都落有斑斑黑点。电站内的D3电厂有8台燃烧重油的机组。上海电力入股后,着手改造D3电厂。
2016年,塞尔维亚人史蒂沃应聘到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他进入公司时,D3电厂正在将重油机组改造成燃烧天然气和轻油的双燃料机组。
“一带一路”是共赢之路。对于马耳他项目,王运丹说得很实在:“别人开心,我们也开心。”截至目前,上海电力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海外资产总额超过90亿元,控股装机容量规模超过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超过45%。
马耳他也“出海”了
如今,史蒂沃已定居马耳他,结婚生子。他希望家乡塞尔维亚的燃煤电厂也能转型升级。或许,史蒂沃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正积极在欧洲大陆开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
在黑山共和国港口城市巴尔的莫祖拉山山脊上,23台中国制造的2.0兆瓦低风速智能风机迎风飞转,蔚为壮观。这是总装机容量46兆瓦的莫祖拉风电站。再过4天——11月18日,莫祖拉风电项目将完工。
这一次,马耳他也“出海”了。莫祖拉风电站是由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与马耳他政府携手在第三方市场共建的新能源建设项目。
“这是马耳他进军欧洲能源市场的首个风电项目。”马耳他能源与水利管理部部长乔·米兹认为,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经验更受认可了
“我们将管理、技术也带到了海外。”王运丹说,海内外公司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就连员工饭卡都是一样的。
在D3电厂工作的大卫·格里斯迪,非常珍视自己的一项荣誉——国家电投“十大杰出奋斗者”。其实,刚开始,大卫觉得中国管理方式过于严格。但慢慢地,他喜欢上了中国企业的文化。有一次,公司管理层举办一个聚会,大卫被告知可以带家人参加,这让他很感动。
王运丹说,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以“家文化”将不同背景的员工凝聚在一起。
在技术上,大卫刚开始也不适应。D3电厂油改气后,大卫皱了眉头,他不懂天然气发电技术。于是,公司定期安排外籍员工到中国电厂参观学习。
中企为什么能创造一个个奇迹?11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上,王运丹回答了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我们的优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14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