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电力 >

银色脊梁屹立高原之巅

2013-12-26 10: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建设四川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区电网纪实
 
    引子:
 
  格绒泽仁,甘孜州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饱受缺电之苦的藏族男孩。作文课上,小格绒用稚嫩的笔迹向省委书记王东明爷爷道出了自己“能早日看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心愿。为了圆孩子的梦,国家电网四川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区电网建设全面提速,参与建设的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立下军令状:“两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务必年内完工投运,让理塘的冬天充满光明与温暖。”
 
  2013年12月16日,一个值得四川甘孜藏区电网建设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甘孜藏族地区雅江县红龙乡的牧民旦真邓珠,终于又在家看到了电视里的缤纷节目,而此前,他家电视机已经有大半年没有用过了。“没有电,在红龙想要看到外面的事,简直就是一个梦!” 在红龙乡的藏族牧民定居点,旦真邓珠在自己的新家里早就购置了影碟机、取暖器等家用电器,看着家里温暖的灯光,旦真感慨连连,“有了电,我们今年的冬天就更温暖了。”
  至此, 经过700余名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的电力“铁军”, 150天在高原雪山的艰辛奋战, 35千伏理塘江达、雅江红龙两个输变电工程相继于12月10日、16日全面竣工,为世界高城——理塘架起一条绿色的电力天路,结束了这个偏远的藏族地区冬季缺电、无电的历史,也标志着四川甘孜藏区首批无电地区改造建设项目的圆满收官。
 
美丽高城,一个温暖的梦想
 
  理塘,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川藏线318国道的必经之路。全县海拔平均4133米,被誉为“世界高城”、悬在空中的草原天堂,囊括了川西无数美丽景点,吸引着许多追寻高原风貌的游客。然而,因供电设备陈旧落后加之小水电枯水期无电可发,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缺电。在部分乡上、村上,更是一年四季几乎都没电,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酥油灯、点松脂、烧牛粪……这是距绵阳市1000多公里以外、长期“孤网”运行的理塘地区原始照明方式。打个电话、看看电视,在一般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对于生活在甘孜藏区的群众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尤其进入10月份,理塘就开始了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家里每年都有牦牛被冻死,孩子做作业也只有点酥油灯。”藏民指力弟弟说起经常停电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忧心忡忡,“家里现在全靠牛粪生火做饭、取暖,下雪后牛粪少了,家里什么都不方便。”
   “虽然理塘有自发小水电,但是到了冬季最枯水的时候,最多只能发出百分之七八十,用电存在很大的缺口,只能轮流供电。县城照明用电都不能满足,到了晚上全城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能用上电,其他的乡里整个冬天都无电可供了。” 谈及理塘的供电状况,在理塘工作了23年的副县长曾达瓦感触颇深,“最恼火的是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因为实行片区供电,我们有些老百姓几乎就没有看过联欢晚会,生产生活很不方便。”
  一盏明灯,一个温暖的地方,成为理塘老百姓祖祖辈辈的一个梦想。
 
勇担责任,架设光明走廊
 
  川西藏区的美,因为缺电而清冷,因为黑夜而孤远。
  “解决制约甘孜电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藏区电网供电能力,全面消除孤网运行现状。”按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把解决无电地区和藏区用电问题的事情当做自己事情”的要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做出了总投资186.79亿元,主要用于水电送出通道、川藏联网工程(四川段)、无电地区通电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电力天路”工程规划。
    一项实现全州“电亮”,被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胡昌升称之为“光明走廊”的工程战幕即将拉开。
  绵阳供电公司,这个历经地震、泥石流洗礼的电力“铁军”,光荣地承担了这项德政工程、造福工程中,覆盖甘孜雅江、理塘、稻城地区的8个工程项目、4亿元的建管重担。35千伏雅江红龙输变电工程的建管、35千伏理塘江达输变电工程的施工将涉及35千伏输电线路68.29公里,年底前,这两个项目的完工,将让雅江县红龙乡以及理塘全县7万余名群众受益。“‘电力天路’工程的实施,将实现国家电网与理塘电网的并网,能有效解决理塘电网冬季用电负荷的缺口,缓解停电甚至消灭拉闸限电,让我们彻底告别冬季缺电历史。”理塘电力公司总经理高绒邓珠对项目建设充满憧憬,这位祖祖辈辈生活在理塘的康巴汉子,难掩心中喜悦。
  7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一。绵阳供电公司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简朴召开,“参建员工一定要克服高海拔、高寒地区施工难度大,以及建设工期短等困难,注意藏区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风景胜地环境保护,确保安全、按期完成省公司交办的项目建设管理任务。” 身为工程总指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源在会上再三叮嘱参建人员。
  工程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面对工程复杂的地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绵阳供电公司总经理韩晓言、党委书记杨子辛与由公司领导组成的工程领导小组成员集体会商,审时度势地作出了“举全公司之力保质保量确保‘电力天路’工程顺利完工”的战略举措,并多次强调,“公司参建人员一定要全力以赴,发扬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履行绵阳公司保证完成光荣使命的郑重承诺。”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未被人类征服的6204米格聂神山、历史悠久的长青春科尔寺……没有去过理塘的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对于为了四川甘孜藏区电网事业即将奔赴雪山禁区、无人之地的绵电人而言,他们面对的却将是无比艰苦、艰辛与艰难,迎接他们的是自然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挺进高原,电力铁军冲在前
 
  从绵阳到理塘1000余公里的路程,大部分是行走在中国最长国道318的沿线,在这条上海至日喀则,跨越北纬30度的“中国人景观大道”上,只要进入川西地区,汽车便全都行走在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之巅,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座,全线道路蜿蜒盘旋、暗冰覆地,受目前国道全面改造的影响,有的地方每小时只能行进10公里,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限速10公里路段”。
  冯伟是绵阳供电公司“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施工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因为工作原因,在这条险道上,他来来回回走了数不清多少次,“尤其是雨天行进,一边是终年积雪的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如履薄冰。” 说起路途艰险,冯伟至今仍心有余悸。
  “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是历来电力施工任务中最艰巨的一次。”工程副总指挥、绵阳公司基建部主任卿云泽坦率地说,“由于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沿途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处可见,给施工队伍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等重重困难,绵阳供电人深知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按照“确保安全、确保工期”的目标,7月27日,工程建设业主项目经理、公司基建部副主任帅培建带领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组成的13人先遣部队昼夜兼程,历时13个小时,当日晚24点到达雅江县。
  立秋刚过,尽管位于四川盆地的绵阳依然是聒噪闷热,然而川西高原的甘孜地区气温早已低至五六度。清晨,稍作休息后,有着多年电力设计、勘察经验的帅培建,便带领大家身背干粮,开始了连续10余天的越峡谷、涉雪水、攀悬崖,穿越在雅江至理塘之间的折多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等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他们行走在高原缺氧的草甸冻土、无人之地,对雅江、理塘、稻城的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为科学施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圆满完成工程勘查任务的同时,还编制了适应藏区复杂地形、恶劣气候特点,以及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当地民俗的施工原则和标准。
  桑吉是海拔4230米的鸡玛拉山口的一名喇嘛,清澈的眼睛里是满腹经纶的藏族文化。桑吉听不懂也不会讲汉语,但是,只要看见穿有“国家电网”标志的服装,戴有“国家电网”标志头盔的电力工作人员,都会竖起的大拇指,送上“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卡左(藏语:谢谢)”的祝福。绵阳公司基建部专门负责建设协调管理的小伙子王振滔,说起藏区经历十分感慨,“听到一句句扎西德勒,我们倍感温暖。”他说,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是我们电网人的精神,能投身到甘孜藏区电力建设事业是自己一生的荣耀。
 
  剪子弯山,生命禁区显身手
 
  10月下旬的川西高原,早已冰天雪地。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下,馒头似的高原草甸一片枯黄萧杀,大小不一的结冰海子,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刺目的光芒,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刺入心骨。
  在这个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内地50%的地方,人即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相当于内地人负重20公斤,生存条件仅次于南、北极,被人们称作“生命的禁区”。不要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建设架设输电线路,就是日常行走都十分艰难。
  上午9点不到,清冷的空气中,滴水成冰。位于红龙乡的35千伏变电工程施工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电缆沟里正在电焊的、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切割铝排的、一个个垒砌围墙的、搅拌混泥土的施工者……一顶顶黄色安全帽下,急促呼吸冒出的热气让每一个人的面目更加模糊。为了应对严寒带来的不便,现场人员都用厚厚毛线帽子捂住口鼻,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再戴上安全帽,远远看去,俨然一个个移动的棉花团子。
  负责工程施工工作的指挥长、绵阳启明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洋介绍,“启明星公司承建了雅江至红龙、理塘至江达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所有工程,包括,35千伏红龙、江达两座变电站,以及配套的35千伏输电线路81.94公里、367基杆塔。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带,输变电所有设备电气绝缘部分均采取平原地区两倍绝缘水平的施工方式。面对工作量大、气候恶劣的条件施工,每天变电站内都有30名以上的施工人员进行工作。”
  旦真邓珠虽然只是红龙乡上的一名普通牧民,但是,因为自家牧场紧挨着变电站的工地而结识了这些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电工大哥,挨邻择舍的日子一长,旦真便主动过来帮着守护施工材料,他说,“别的事我帮不上忙,看见他们为我们早日用上电拼命干活,我只有做点自己能做的。”夜深人静,在零下的气温里,旦真常常独自一人从家里绕道过来,看一看忙碌的工人大哥和即将为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设备。
  距离今年12月份工程投入运行的日期愈来愈近,高海拔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效工期的缩短,巨大的工程量,务期必成的命令……让工程施工常务副指挥长唐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一次挑战,无论从政治任务的要求,还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我都会拼尽全力完成任务。”自从队伍开拔进藏以来,唐勇就变成了理塘的“常驻人口”,带领兄弟们坚守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在与时间和低温作赛跑,在艰难异常的环境下全力以赴地抢赶着进度。
 
  卡子拉山,沐雪奋战筑脊梁
 
  11月5日,持续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站在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口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浅黄草甸上点缀着深深浅浅的积雪,远处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大片白云,高原的阳光刺眼却毫无温暖。
  卡子拉山上的牧民达布老爹,黢黑的脸上写满皱纹与沧桑。每天中午,气温回升到零度左右的时候,达布老爹会带着他的牦牛出来吃上一点草,达布老爹说,“前几个月,还能在这里看见一些外地人,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早就走光了,只剩下这些架线施工的小伙子了。” 
  35千伏红龙输变电工程最高一基铁塔就位于卡子拉山山顶,距离工程投运行日期愈来愈近,尽管铁塔与电杆的位置大部分在无人区,然而,光秃秃的高原上已经屹立起来的不少杆塔,让这个蜿蜒起伏在海拔4000米山脉的地方,有着星星点点的美丽银色。
  从卡子拉山山顶到山脚下,相对落差近2000米,坡度在35度以上,最陡处坡度近80度。在这里,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突然就会乌云翻滚,狂风夹着雪粒呼啸而来,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架设位于雅江县西俄洛乡卡子拉山的红龙线16至21号铁塔时,所有物资都要靠人力搬运。在走路、说话都只喘粗气的地方,还要搬运数百公斤的铁塔材料,恶劣的条件,向施工人员发出了严峻挑战。
  王勇,工程的线路总负责人,一个健硕的小伙子,“海拔4800米的18号铁塔是全线的至高点,爬到半山腰,周围一片荒芜,连根草都没法抓,从当地找来运输物资的5头骡马已经累得趴下了,大口地喘着粗气,任凭你怎么拽、怎么推,就是不起来。为了赶工程进度,我们只好从骡马背上卸下材料,大家毅然承担起运输任务,一点一点往山顶挪。”王勇说,“大家卯足了劲,硬是一步一步将1千多个铁塔零件扛到了山顶。一天下来,大家全部嘴唇开裂,手脚冻疮,背上起了血泡。” 
  进入12月份后,35千伏红龙输变电工程便开始了冲刺阶段,48公里的新建线路,沿线施工人员每15人一组,齐心协力,沐雪而战,默默奉献在雪山之巅。
  雨雪考验着勇士们的意志,狂风卷起的沙粒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但建设者们始终没有退缩,“因为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所以我们平均每天有效工作只有5个多小时,每次上塔干半小时活儿,就必须下塔来吸上几口氧,休息一下再上。”工程线路主管李铮介绍说,现场每位建设者都配有足够的便携式氧气瓶。
    公司完备的现场医疗保障支撑体系,得到了多次到高原视察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丁燕生的充分肯定,实现了绵阳公司全体参建人员的“零伤亡”的目标。“时间不多了,我们每天带点干粮,天麻麻亮就出门,天黑才收工,每天必须完成四基铁塔组立和放线的任务。”这个皮肤黝黑、花白胡须的绵阳人,具有高原汉子的率性,李铮说,要等到工程竣工的那一天才剃掉自己的胡子。
  让藏区百姓早日过上温暖冬天的深深渴望,激励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负责任”的700余名绵电“铁军”。
 
  万人操弓,齐心协力架天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冬季的高海拔作业,虽然在天时、地利方面毫无优势可言,但绵阳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心却无比团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针对两个工程全线铺开,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的关键时期,“举全公司之力”的战略决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工程进度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当即作出,“增加施工预备队,保证施工队伍人员充足。继续增加工程建管力量,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的毅然决定。48小时后,绵阳公司内各基层单位派出的10余名精兵强将便纷纷抵达理塘,增援甘孜藏区建设。
  “我是检修公司输电运检的常宗伦,既然我来支援藏区的电力事业,我就会用心做好,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更不能给咱单位抹黑,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付出,让藏区无电地区的老百姓用上电,用好电!”
  “我是江油市供电公司派来支援的,叫杨林安,负责现场安全监督的,我一定不负众望,当好现场的安全‘锁’。”
 
  “我是安县供电公司的谭刚,虽然施工环境比绵阳艰苦,可看着藏区的人们用电费劲得很,我们都想把这个工程快点建好,他们也就能用上好电了。”
  “我是北川公司的,叫王兴额,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来支援我们,现在我们有能力援建藏区,在藏区点亮一盏灯,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我是梓潼公司的付长德,再过几个月就59岁了,年轻的时候在西藏当过兵,高原地区工作我在行。”
 
  何贤俊、刘小军、廖军、文大华、张书俊、杨勇、敬建锋……
  一张张黝黑泛红的笑脸,一句句真情朴实的话语,在这些笑脸和话语的背后,蕴藏的是自信和坚持。
  这种自信和坚持,让理塘这个川西高原的县城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也如此温暖。
  这种自信与坚持,在雪域高原架起了从内地到高原、从故乡到他乡的电力天路,而其实,这条条天路不仅存在于神山圣湖之间,也在人们的心田。
 
  雪山传捷报,绵电品牌放异彩
 
  “大家辛苦了,你们打出了绵电品牌,为公司立了功、树了标杆!”在绵阳供电公司领导的关怀肯定下,经过绵阳电力人的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不断传来。
  12月10日22时,理塘江达35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
  12月16日21时,雅江红龙35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
  由绵阳公司建设、管理、施工的四川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首批输变电工程告捷。
  “没想到电力动作这么快,工程进展如此神速,‘电力速度’让人惊叹!”当初一筹莫展的副县长曾达瓦,瞅着已经投入运行,嗡嗡作响变压器兴奋不已,“电是文明的标志,有电了,我们县城都亮堂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很快就会提高了,‘电力天路’让我们可以过上更加欢乐的藏历年和春节了。”
  木西是今年分配到理塘县人民医院的护士,因时常来工地为建设者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被电力师傅们称为“天使妹妹”,听说通电了,木西难掩心中兴奋之情,“医院里再也不会随时停电,医疗设备这下就可以正常运用了,做手术也不怕了。”
  县里最大一家电器商店的张老板是内地来理塘做生意的,看着身穿国家电网工作服的大哥们每天忙绿地穿梭在县里,他早就备足微波炉、电磁炉等电器,“有了电,肯定会有好些人要来添置些家电,我多备点,春节可以过个巴适年了。”张老板面带喜色地说。 
  “一盏酥油灯,燃了多少年?睡成河流的是那古老的时间。吉祥山,繁星普降千万点,心中的光灵验了圣洁的箴言。光芒一片!照亮苍天……”这首在绵阳供电员工中广为传唱的《光芒》,唱出了国家电网的人心声,唱出了国家电网人的激情——在圣洁的土地上,绵阳供电人用努力和坚守,在雪山之巅架起了“银色脊梁”,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光明的天地。(刘颖  卢忠东  田海  赵中昉 郑茗华)